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案件,今(31日)在區域法院踏入第50天審訊,亦是辯方第4天展開覆問。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就《立場》專訪何桂藍向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提問,指其他傳媒如《眾新聞》及《端傳媒》,亦有報道何桂藍身分轉變及她的政治主張,內容與《立場》專訪大同小異。鍾表示同意,並指這些傳媒均是有質素、在行內被推崇和肯定的傳媒,相信大家的意圖一致,均認為需記錄政治人物的背景及主張。鍾另不同意文章實際造成國安風險,指警方並非基於任何客觀現象或事件,以判斷17篇文章實際煽動某些具體仇恨、叛離行為,而是以「大包圍」方式下載文章後並從中搜證,質疑警方在《蘋果日報》倒閉後「突然針對《立場新聞》至開始去搵文章」。
余若薇今就涉案《立場》文章〈【立會選戰】何桂藍專訪 — 除下記者證後,還有人與她同行嗎?〉展開覆問,指出文章較特別,因「伍專員問問題用咗超過兩天時間」,且鍾沛權亦曾指專訪談及記者與政客身分轉變有意思,故文章在下架後被重新上架。就控方指控該篇專訪的作者楊天帥支持「攬炒」及「35+」初選,鍾當時否認,他今再於覆問中指出,楊僅就「攬炒」議題提出代價沉重的角度,讓何桂藍回應「攬炒」是否值得,並讓讀者思考相關問題,並無表露支持與否的立場。
其他具質素媒體亦專訪何桂藍 鍾相信彼此意圖和動機一致
控方另曾指控《立場》透過文章為何桂藍增加曝光率及「捧佢」,鍾曾否認,並指同時期亦有數間傳媒訪問何。鍾今在覆問中重申,傳媒當時在社運上的角色和影響力備受討論,而何是受關注人物,如果楊天帥有意「捧」何,毋須花力氣及篇幅質疑何的角色轉變,因對何而言,一定是不討好的議題。
余若薇列舉4篇其他傳媒訪問何桂藍的文章,包括:
▋2020年7月10日|《眾新聞》〈【立會選戰】「立場姐姐」何桂藍:從政為了「行前啲、做到盡」一旦落選不會做回記者〉
▋2020年7月10日|《眾新聞》〈【立會選戰】 自稱「抗爭派」反國安法不怕DQ 何桂藍冀港人不要放棄議會戰線〉
▋2020年7月10日|《Spark • 撻著》〈【 #71112初選專訪 系列(三)】何桂藍(新界東)〉
▋2020年7月14日|《端傳媒》〈「立場姐姐」何桂藍:真正的政治,是在需要你的時刻,你上了枱〉
她然後指出,這些訪問與《立場》文章內容大同小異,同樣提及何由記者身分轉變至政客,及其「破局」政治主張。余問鍾有關傳媒發布文章的意圖,鍾回應指,《眾新聞》及《端傳媒》的文章都是有質素,兩間亦是在行內被推崇、被肯定的傳媒機構,相信《立場》與兩間傳媒做人物專訪的意圖和動機一致,是認為需要記錄及報道政治人物的背景、政治思想的來源、其主張和未來的計劃。
否認檢控文章引起即時風險 批警方知悉文章會下架始調查
余若薇繼而續探討文章會否觸犯刑事煽動問題,指出控告文章煽動,不只是看有否引起憎恨,而是有否對國家安全、社會秩序有實際的風險(real risk),問鍾是否覺得被用作檢控的文章,會引起即時風險?
鍾即回應謂:「我答案當然係絕對唔會。」他指,在本案審訊過程中,得悉警方早於2021年6月22日收到《立場》可能把文章下架的消息,故開始大量下載《立場》的文章,惟他印象中,在當日之前,《立場》並無收過來自執法部門的信件或聲明,指控哪些文章造成即時危險、內容不實或抺黑警方。
鍾續指,該17篇檢控文章已發布一段時間,然而警方在《蘋果日報》倒閉後才根據情報,「好似突然要針對《立場新聞》至開始去搵文章」,以大包圍方式在《立場》網站先下載數量不明的文章,繼而在當中揀選500多篇文章找證據,「用唔知咩法例」作出檢控,直言:「(警方)唔係因為我哋文章實際製造風險,或有任何客觀現象、事件或資訊,顯示17篇文章係煽動咗某啲具體仇恨、叛離行為,唔係基於呢啲嘢搜證。」
協辦初選非支持「35+」 重申訪問候選人不代表支持
對於法官郭偉健曾問鍾沛權有關《立場》協辦初選論壇的角色,鍾同意余若薇指出,是盡傳媒責任,做一般選舉論壇的工作,包括直播及與其他協辦單位商議論壇的規則,並非如控方所指,協辦即是支持「35+」、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或癱瘓政府及立法會。
鍾又確認余提及,《立場》曾訪問四名衞生服務界初選候選人,各人雖同屬民主派,但他們政治理念的光譜廣闊,並舉例指在「35+」上,各人的立場已完全不同,並補充指《立場》沒有傾向支持某些候選人。
法院:區域法院
法官:法官郭偉健
被告: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鍾沛權、林紹桐
控罪: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0)(1)(c)條)
法律團隊
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大律師管致行
控方: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
案件編號:DCCC26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