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 第44天審訊|控方指鍾沛權曾批警方「721有勾結」 鍾反駁從沒此言論 批控方總結「錯得離譜、接近老屈我嘅意圖」

分享文章

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  第44天審訊  控方指鍾沛權曾批警方「721有勾結」 鍾反駁從沒此言論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案件,今(21日)在區域法院續審。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續就控罪中的「串謀」元素盤問,推論被告間有犯罪協議。主控今指鍾沛權對警察觀感很差,包括提出警方與白衣人「721有勾結」,鍾隨即反駁指從沒此言論,批評指「咁嚴謹嘅刑事檢控中,檢控官你對我說話嘅演繹、總結可以錯得咁離譜、完全唔符合個事實」,更斥控方說法「接近老屈我嘅意圖」。伍質疑鍾想在法庭製造輿論,並舉出《立場》一篇社論,證鍾有「721勾結」的說法,鍾澄清文章是記者觀察下對事件的客觀描述,蘊含質疑和批評,但絕無「勾結」的結論。

主控伍淑娟今在庭上指出,從鍾沛權的證供可見,他對警察觀感很差,包括批評「監警會報告冇公信力、721有勾結、831有暴力」。鍾聞言即表示「不同意」,指自己從沒表示「721有勾結」,並反駁謂:「呢個就正正係危險地方,咁嚴謹嘅刑事檢控中,檢控官你對我說話嘅演繹、總結,可以錯得咁離譜、完全唔符合個事實……可以想像一般政治評論我哋要包容,尤其針對公權力嘅評論,要包容好多唔同風格、程度嘅評論。」此時伍欲打斷發問,但鍾繼續發言稱:「我仲答緊你,你唔好疊聲,我唔係批評你任何嘢。」

伍指控方「係推論唔係評論」 鍾反駁以開放式問題推論也屬評論

鍾續謂:「(有些評論)係激烈,喺某人眼中叫以偏概全,某人眼中係冒犯甚至叫攻擊⋯⋯但如果針對對象係行使公權力,公權力做錯嘢影響係好大件事,會影響公眾利益、福祉,所以應用最大尺度包容,言論可能有錯,就交畀公開、多元、自由嘅公共輿論環境做討論,老土啲講句,咪愈辯愈明囉。」

鍾沛權重申,在嚴謹刑事程序中,主控多次錯誤地總結或演繹其說法,「對我哋嘅材料令我覺得係匪而所思、天馬行空、冇任何事實基礎嘅聯想」,也是其中一種評論。伍就反駁指控方「係推論唔係評論」,惟鍾則指,伍用開放式問題來推論,帶領人思考「鍾沛權點諗」也屬評論。

伍淑娟() 鍾沛權(

:你想喺法庭帶輿論出嚟?

:針對公權力唔可以俾含糊不清的紅線限制,造成寒蟬效應不利於社會⋯⋯點解李文亮吹哨唔可以早啲得到公眾關注,令公眾對病毒擴散有更早嘅防範?雖然有啲嘢冇得what if,但如果李文亮喺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下,佢作為吹哨者,會唔會令成個疫情防範工作提早幾星期、一個月,疫情爆發唔會導致後來呢幾年全球爆發呢?⋯⋯講明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係幾咁重要,如形成寒蟬效應唔敢講嘢、唔敢評論,可以造成好大災難。

:好簡單啫,你係利用法庭製造輿論。

:最清楚意圖嘅人係我自己,所以解釋畀你聽我係點思考……我要講點解我咁重視言論自由,發布文章做呢個工作最大、接近唯一嘅意圖係體現捍衛香港自由環境。頭先你嘅說法……我會形容你係老屈我嘅意圖。

伍淑娟以一篇《立場新聞》社論以證明控方沒有「老屈」鍾的意圖,引〈為何我們「針對」警察〉(2019年6月14日)文中指:「自星期日(6 月 9 日)百萬人上街反對《逃犯條例》,晚間爆發衝突,到星期三(6 月 12 日)大規模警民衝突,《立場新聞》仝人一直守在最前線,在人手和資源緊絀下盡量紀錄現場實況,我們可以自豪地表明立場:我們『針對』警察。」伍指當時仍未發生721、831等事,但《立場》已表明針對警察及整個執法部門。

不過,鍾之後亦讀出文章一段:「我們所『針對』的,不是警察個人,而是警察作為香港唯一可以合法對公眾使用武力的執法部隊」,指出在文明、現代、民主的社會,大家會同意警隊、警權「必須被最嚴格的標準審視」,強調文中指「權力必須受到監察」是理所當然,亦反問文中說的「審視監察的工作,正正是傳媒最大的使命」何錯之有?鍾重申,文章針對一詞有用引號,意指會監察、審視警方各種執法過程,絕無意圖煽動他人仇警。

鍾指傳媒至今未能得出「勾結」結論故才堅持調查

早休後,伍淑娟以另一篇《立場新聞》社論舉證,引述〈記者遇襲事大 制度崩壞事更大〉(2019年7月23日)文章指:「更令人齒冷的是,警方高層與懷疑行兇者勾肩搭背,對其好意『心領』;對記者的質問倨傲無禮;即使手持鐵通、木棍的白衣人在眼前聚集,竟然包圍數小時不搜不捕,最終過百人在警方入村後全身而退,遺下遍地鐵通。」伍指鍾的看法,是白衣人與警方勾結。

鍾就反駁指,段落客觀描述當時記者在現場的觀察,盡傳媒責任表達批評和質疑,但沒有結論指警方與白衣人有「勾結」。他續稱,元朗7.21當晚見白衣人手持武器,雖然警方說法指看不見,且警方沒要求白衣人出示身分證,「喺當時社運衝突現場幾罕有」,其後與白衣人拍膊傾談後放行,這些都是香港人匪而所思、難以想像的畫面。

在鍾發言期間,伍曾多次嘗試打斷稱「你聽我講句說話」,但鍾堅持繼續發言。伍聽罷後指「依家唔係審721,唔係審警暴」,鍾則回應是因伍引述其作供的某句說話,並在他否認後,再用三年前社評舉證。伍此時再向鍾指出,指從社論中可見,鍾認為721警方和白衣人有勾結的立場,鍾就再次否認,並指至今仍未能作出「勾結」的結論,因此721後才會有傳媒堅持調查當日警員收到的情報和調配。伍聞言就質問:「你答咗我問題,你之後再講721有咩作用?」鍾最後表示,是解釋自己為何有此懷疑。

法院:區域法院
法官:法官郭偉健
被告: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鍾沛權、林紹桐
控罪: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0)(1)(c)條)

法律團隊
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大律師管致行
控方: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訂閱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