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 第42天審訊|控方就第14篇文章《立場》專訪梁頌恆展開盤問 指記者趕急下仍問是否「掛念屋企」 為梁加上精神面貌 鍾沛權稱只是人性化尋常訪問手法 「無咁複雜、咁多計謀」

分享文章

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 第42天審訊|控方指記者刻意鋪排問題展現梁頌恆精神面貌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案件,今(17日)在區域法院踏入第42天審訊。控方早上就第14篇涉煽動文章、《立場》記者林彥邦專訪梁頌恆的文章盤問。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指林彥邦在訪問中,故意塑造梁「好內疚,但會為港發聲、有承擔」的面貌,又指林就梁被指控是「鬼」(非同路人)的問題上避重就輕,鍾不同意,並認為記者當時判斷應沒追問餘地,亦可能訪問時間緊迫。伍續質問,林在趕急的情況下亦不忘問梁「係咪掛念屋企人、香港朋友」,目的是為梁加上精神面貌。鍾認為這是較人性化、頗典型和尋常的訪問手法,「無你(伍)講咁複雜、咁多計謀」。

主控伍淑娟就第14篇涉案文章,由《立場》記者林彥邦撰寫的〈【專訪】流亡美國 誓爭取金融制裁、救生艇計劃 梁頌恆:盼重返屬於港人的香港〉(刊登於2020年12月15日)文章,展開盤問。伍先講述梁頌恆的背景,指他於2016年贏取新東立法會議席,宣誓期間因披着「Hong Kong is Not China」橫額及用英文說「支那」,並表明效忠捍衛香港民族利益等被裁定宣誓無效,同年11月在高等法院被裁定喪失議員資格,亦被終審法院拒絕上訴申請。鍾表示對事件有印象。

控方指梁頌恆服刑後「無案在身」卻稱自覺被通輯 是「佢作出嚟啦」

伍續指,梁甚少出現在大型示威場合,例如不曾在2019年示威場合被拘控,亦沒參與民主派初選。梁於2020年解散由他創立的「香港民族陣線」,同年9月,他就2016年衝擊立法會被判非法集結罪成向高等法院上訴的申請被駁回,並即時判監,其後再傳出的消息就是有關梁流亡海外。伍指出,梁非《立場》博客或曾專訪的對象,質疑記者為何能在梁宣布流亡後短時間約訪,問「林彥邦係咪識佢」?鍾表示不知道,指出梁當時非完全沉寂,包括曾重新建立組織「香港民族陣線」,梁本身亦是曾受矚目的年輕政治人物,因此他宣布流亡的新聞亦受傳媒注視。

伍引專訪提到,「梁頌恆無案在身,為何仍要流亡?梁頌恆解釋自己自9月衝擊立法會案出獄後一直被跟蹤,反映自己可能已在政權的『雷達』上」,質疑梁已解散「香港民族陣線」,又沒參加初選或發起反中亂港活動,為何覺得自己被通輯,指「呢個佢作出嚟啦,有咩基礎話自己喺政權嘅『雷達』上?」鍾表示,梁有分離主義的意識,他在「青年新政」後成立「香港民族陣線」,雖然在國安法生效前宣布解散,但可理解梁自覺有被通輯、被捕及追究的可能性。伍另指,梁提到「因為執法權在政權手上,司法系統有幾能夠企得直、揸得正做,我諗大家心裏面有個答案」,說法是詆毀司法系統,引起他人對司法系統的不滿及仇恨,鍾不認同。

庭上播出林彥邦訪問梁頌恆的片段,伍多次指林彥邦「特登鋪排」問題給梁,以展現其精神面貌。鍾反指只是訪問技巧,幫助被訪者更清楚、完整說出感受和資訊,非「特殊技巧」。至於是否「特登」,因訪問要作事前準備,故記者會設定題目,問法幫受訪者回答到讀者有興趣或應該知悉的內容。

梁頌恆指香港需要「Two Countries Two Systems」 伍淑娟直指他承認推港獨

片中林彥邦問梁,香港處於離散狀態,使他迫於無奈離開香港這個成長的地方的原因及心情,伍認為問法令人更加同情梁。另外,林於片中又問,羅冠聰用愧疚一詞形容自己的離開,梁是否有同感,伍則認為梁「之前都冇話自己愧疚,林彥邦諗啲嘢去幫佢⋯⋯特登咁問係展示佢有愧疚」。

梁在片中提到,自己政治信念沒有具體改變,至今做游說時,亦會指港人用血汗和生命證實一國兩制「唔work」,需要「Two Countries Two Systems」。伍直指梁在訪問中承認推港獨,鍾則指梁有迴避直接說爭取港獨,但不否認梁有分離主義,伍即謂:「4年前講港獨唔啱,4年後又畀佢講多次?」鍾解釋梁流亡後表示要為香港做事,要他再一次交代政治信念亦為正當。

控方指林故意鋪排提問 塑造梁有承擔形象

梁於片中回應別人對他是「鬼」的質疑,指在香港的環境下不會再質疑任何港人「鬼定唔鬼」,又指本身要「一齊work out 一件事,否則冇生存空間」。伍認為梁的回答並無解釋質疑,而林接着指「都唔使講咁多質疑」並轉問其他話題,是幫梁「兜」,對於鍾就此表示記者覺得再問沒意思才轉角度,伍質疑林避重就輕,謂:「問咗佢一次之嘛。」鍾重申,記者當時判斷再追問下去不會有結果,另亦準備其他問題,各種原因下希望盡快完成及刊出訪問,謂:「當然有啲問題值得追問要追問,如問題判斷到無追問餘地就轉問題。我睇到呢度無檢控官你咁嘅感覺,覺得記者判斷無咩可以再追問。」

伍續質疑謂:「雖然咁趕,(臨尾)都要再問係咪掛念屋企人、香港朋友,想加多個精神面貌畀佢?」鍾認為這是一種訪問結尾較「personal touch」(人性化)的總結問法,「無你(伍)講咁複雜、咁多計謀,係幾典型、尋常嘅訪問手法」。伍認為文章寫梁離港後心情不佳、想念家人等內容與其政治主張無關,是想軟性地說服他人。她指出﹐林故意塑造梁「好內疚,但會為港發聲、有承擔」的面貌,目的是推廣梁的想法,而鍾審批文章時亦能預計到梁的說法能影響讀者。鍾均不同意。

審訊下午繼續。

法院:區域法院
法官:法官郭偉健
被告: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鍾沛權、林紹桐
控罪: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0)(1)(c)條)

法律團隊
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大律師黃卉儀及管致行
控方: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訂閱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