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第36天審訊|控方批〈卡夫卡式香港〉內容憑空想像、真假難分 鍾沛權指作者以文學作品借喻國安法下荒誕事 「明就明,你睇完唔明都冇計」

分享文章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案件,今(24日)在區域法院續審,控方下午就新呈遞的文章〈卡夫卡式香港〉及被指涉煽動的其中兩篇主要文章(〈在國安法下的新常態,我們應如何反抗和思考〉及〈2020 香港新詞〉)盤問鍾沛權。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指,〈卡夫卡式香港〉內容憑空想像、真假難分,鍾沛權指作者以文學作品為批評基礎,借喻香港在國安法下出現荒誕的事,直言其表達手法「明就明,你睇完唔明都冇計」。

伍續指,另外兩篇文章同樣沒有解釋其批評指向哪一實際事件或情況,資料不全或引人無限聯想,繼而容易誤導讀者,煽動仇恨。鍾不同意並形容推論是「一個幾荒誕對言論自由嘅指控」。【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報道結集】

文章借卡夫卡名著寫國安法 控方指內容「憑空想像」

主控伍淑娟指,文章同時提及國安法和卡夫卡的《審判》,明顯是寫國安法下的香港,但不解「面對秘密警察」是甚麼意思?伍認為文章提及秘密警察、秘密審判及秘密罪名的基礎只是「憑空想像的場景」,又指「係真係假我都睇唔到」。

控方就第5篇新呈遞的文章、由博客Cantopop3000撰寫的〈卡夫卡式香港〉文章作盤問。當中一段借卡夫卡名著《審判》的故事寫道:「簡直像是寫《國安法》下的香港一樣,香港人一覺醒來,莫名其妙地要面對秘密警察、秘密審判、秘密罪名,所有東西都是神秘莫測,不知就裡就死在獄中。」

鍾沛權解釋,作者Cantopop3000來自文化藝術界,他以文學名著作品借喻香港出現荒誕、令人恐懼的事情,展示自己的想像,或令人覺得有點誇張或不明所以,但僅為「好藝術、好文學嘅修辭手法」,著伍毋需糾纏字面意思。鍾續指,借喻的象徵如漫畫一樣,並非科學方程式般精準的形容,作者藉此突出其批評、情緒、指控或質疑,是其中一種表達手法,鍾直言:「明就明,你睇完唔明都冇計。」

鍾指出,作者在文中反映的恐懼,說法沒控方所指的真實性,但他有文學作品作批評基礎,為「寓言式內容」。惟伍質疑,文章的寫法會引起人憎恨《國安法》。鍾強調文章無意令人憎恨任何一方,作者僅表達自己感受,而編輯亦無意圖煽動或令人仇恨某一方。

鍾補充,當遇上重大社會事件如《國安法》,他會著《立場》同事盡量收集博客發布的文章並刊出,因博客來自不同光譜,他們的文章能提供不同風格和角度,豐富讀者的討論基礎及資訊。雖然博客的文章不能代表全港,但確實反映不少當時的民情,收集文章可「為呢件事當時民情留番啲紀錄」。

控方批羅冠聰文提「無理拘捕」但無背景 讀者易有其他聯想

控方就羅冠聰撰寫〈在國安法下的新常態,我們應如何反抗和思考〉一文盤問,此文章為涉煽動的、控方檢控基礎的17篇文章之一。

文章首段指,「《國安法》生效後對社會最大的威脅,除了是對示威者或政治人物的無理拘捕、長期監禁外,更是讓與當權者合流的親建制人士擁有、濫用法律的話語,在各個體制中去進行思想以及言論壓制」,伍就「無理拘捕」、「長期監禁」問鍾當時有甚麼相關事件發生,並指文章沒提及相關事件就提出「無理拘捕」批評,令人容易有其他聯想。

鍾表示,羅僅舉出一般的指控或質疑,雖然其遣詞用字是否恰當可以爭辯,但指控非毫無事實基礎或憑空創作,伍隨即作出反駁。

伍淑娟 () 鍾沛權(

:咁因為你冇啲咁資料嘛,唔知你講咩長期監禁或咩人被無理拘捕,咁咪好容易接受你呢個講法?

:冇資料反而係令讀者冇咁易接受、認同篇文章⋯⋯寫文章由作者決定喺咩部分鋪排⋯⋯佢表達嘅重點唔係喺呢啲位度,省略所依據嘅事實係可以理解。如果話咁嘅文章鋪排被視為有問題,跟住一路推論⋯⋯話呢篇文章冇事實基礎,容易誤導讀者,煽動仇恨,係一個幾荒誕對言論自由嘅指控。

:呢篇文章將個前設推咗畀人,接受咗係無理拘捕、長期監禁,作為事實咁「塞」咗畀讀者囉。

:係作者的觀點,寫文章就係表達佢嘅觀點⋯⋯

:作者先鋪排佢嘅判斷,想人留意國安法執法嘅後果係會被無理拘捕同長期監楚外,更要令人注意威脅,因為國安法會提供法律嘅話語,喺不同體制內進行思想壓制。

:例如學校內有舉報,係有思想及言論自由的打壓⋯⋯鋪排係咪正確可以爭辯,作者係表達觀點,交比讀者去討論,呢個係個過程,冇話「塞」唔「塞」。

控方質疑文章未有提及「國安羅網」所指何事

控方又引述文中,指「當國安法通過後,思想、言論審查馬上披上『法律』的外衣,與傳統『守法』的道統智慧無縫接軌,打壓言論自由搖身一變成為『保護學生』的舉動,避免他們誤墮法網⋯⋯這種由國安法延伸,浸透在各個體制、領域的『國安羅網』將會令審查愈演愈烈,除了是由上而下的規範,未來定必會有更多個體之間的互相監察,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公民社會的肌理⋯⋯」

伍指,羅冠聰以有中學生用光時口號被記大過作為「國安羅網」的例子是具爭議,但羅只提出負面影響,沒提到另一方面「國安羅網」可保護學生,「佢咁年輕就要接觸港獨呢啲」。

伍逐步問鍾,文章提及的「國安羅網」包括甚麼、審查指向甚麼,如何互相監察等,她說:「我又對號入唔到座。呢個文章最大問題係我都唔知佢講緊乜!」鍾認為,文章能否引發讀者思考和共鳴,很視乎發表的時機及背景,相信一個合理、有跟進新聞的讀者都可以理解羅的寫法和指控。

鍾理解「國安羅網」指國安法衍生的「漣漪效應」,其他非執法機構例如不同界別的機構團體,會進行打壓及自我審查,而這類互相監察會破壞人的信任,籠統的意思是在白色恐怖下人人自危,而2020年後白色恐怖的氣氛是「前所未有咁強烈」。鍾認為,若讀者沒個人觀念或認知,羅的文章提及的觀點亦不能單方面加諸在其身上;即使讀者認同羅的觀點,亦可能有自己其他觀察,故文章的影響「唔係你(伍)所指咁簡單」。

控方指文章「苛政」指控易被煽動 鍾沛權:推論荒誕

控方之後就區家麟撰寫〈2020 香港新詞〉盤問,此文章亦為涉煽動的17篇文章之一。

伍引文章「『限聚』無盡期,宰殺集會,只容商場人潮吃喝玩樂,不容街頭三人示威抗議⋯⋯」,指回望2020年,在商場吃喝玩樂,餐廳亦要限聚、放隔版、掃安心出行等,「背後有控制的mechanism 要符合先可以吃喝玩樂」,認為商場玩樂跟街頭示威是不可相比。

鍾回答指,當時有人申請集會時提過滿足防疫要求,且集會在戶外露天舉行,風險不應比其他場所高,如迫地鐵巴士,或在商場內行街,但集會最終仍不獲批准。伍反駁謂:「呢啲無可奈何,唔通唔比人坐車咩?」鍾答謂:「觀點與角度問題,設身處地有啲人想爭取出來發聲⋯⋯佢都覺得係必須、需要、無可奈何要做嘅事。」

伍續指,防疫是為港人健康著想,故區在文中指「宰殺集會」的說法不可比較。鍾表示,2020下半年香港零星集會都難再出現,民眾認為防疫原則上有不合理及不一致,不少人亦會批評或質疑政府的風險評估存有政治考慮,以防疫之名禁止示威集會。

伍又著鍾解釋文中的「苛政猛於武肺」意思為何,一度將「苛政」讀成「柯政」。鍾表示,這句形容港人擔心防疫措施多於疫情,認為施政對其打壓大於疫情﹐「苛政」亦可令人聯想到2020年整體政治環境。

伍淑娟 () 鍾沛權(

:你講得咁空泛,咪令人有無限聯想。

:你講到讀者會受誤導、受煽動,呢種就係無限聯想囉我覺得。

:未去到咁遠,我哋講字面意思啫。

:伍檢控你話資料不全會令人無限聯想,會令人有煽動仇恨,呢種咁嘅假設,反而係一種無限聯想⋯⋯有時好似辯論,退一萬步,就算令人聯想又如何?

:可以諗到錯嘅嘢。

:有啲判斷寫法係咪錯係可以討論,政治觀點對錯、合唔合理,係咪可以喺法庭判斷呢?抑或應該喺公共討論?

鍾強調,質疑政府的風險評估存有政治考慮確實是不少人的觀點,即使顯詞用字激烈,亦不能夠自欺欺人,若控方認為會引起無限聯想,再誤導讀者,引起讀者煽動仇恨政府,「就要阻截某類型言論、某類型風格文章發表,質疑咁寫合唔合理,成件事真係幾荒誕」。

鍾又指,控方認為文章資料不全,但不代表正常讀者有相同看法,甚至建制派支持者亦會理解,一度反問:「係咪咁難理解呢?大家認知點解會爭咁遠呢?」他重申不認為文章引起讀者無限聯想。

質疑區家麟文指國安法令香港無一國兩制 區在庭旁聽筆錄

文中又指「『送中』成真,十二港人人間蒸發,體驗官派律師的國家關懷、無了期等待的忐忑,明瞭祖國司法系統之陽光明媚、大灣區之光輝未來。」伍指出,區的意思是中央司法系統無陽光,「一睇就話你司法黑暗啦,你睇就明㗎啦?」鍾表示,區的寫法帶有諷刺,正因不想對指控做斬釘截鐵的判斷,才選用含蓄的修辭,對中央司法系統提出質疑。

伍問鍾,是否同意文章清楚表達《國安法》令香港再無一國兩制?她補充謂:「係文章本身意思,唔係話區先生寫呢篇文章嘅意思。」文章作者區家麟亦在庭旁聽,他聞言仍如常埋頭筆錄。鍾回答指,區寫法是一國兩制命懸一線。鍾另不同意控方指文章有「中央將香港作為同外國鬥爭的棋子」及「拉洗黑錢的人是打壓異見之用」的意思。

控方完成對〈2020 香港新詞〉一文的盤問,案件下周暫停聆訊,將於下月7日(星期二)續審。

法院:區域法院
法官:法官郭偉健
被告: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鍾沛權、林紹桐
控罪: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0)(1)(c)條)

法律團隊
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及大律師黃卉儀
控方: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訂閱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