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第35天審訊|控方預告將增5篇文章作盤問 4篇今午才呈上 稱用以推論鍾沛權發布文章意圖 辯方強烈反對 官:「鍾生你花啲時間睇番文章」

分享文章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案件,今(23日)在區域法院續審,控方列舉3篇《立場》博客區家麟及林彥邦撰寫的文章,指控除羅冠聰的博客文章外,《立場》在國安法生效後不停發布類似負面抨擊法庭、中央的文章,引起讀者仇恨中央及司法。

此外,控方在散庭前表示,欲就早於羅冠聰文章發布的另外5篇《立場》文章作盤問,以推論鍾發布文章的意圖,其中4篇屬新呈遞文章。辯方表示非常強烈反對,直指控方「又整啲新嘅文件⋯⋯甚至在終止聆訊時都冇入嘅文件拎出嚟」,控方反駁鍾有時間閱讀文件,法官郭偉健則指「鍾生咁你花啲時間睇返文章」。【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報道結集】

法庭於去年12月處理辯方的永久終止聆訊時,國安處警員供稱於2021年6月至7月間共存取了587篇《立場》文章,兩度審視後篩選出30篇,並交予案件主管,控方最終決定以其中17篇作為檢控基礎,故直至當時始披露尚有557篇文章未交予辯方。

區家麟文用「趕盡殺絕」字眼 鍾:「唔好被『殺、絕』字太刺激到」

主控伍淑娟今午引用該批文章的其中3篇,其中一篇由立場博客區家麟撰寫、題為〈「任何人不能凌駕法律」,除了我〉的文章,當中提及「新時代的法律,早已正名為法律武器,屬軍火類,由國家權力壟斷,你們不要自作多情⋯⋯」。伍指區以武器來形容法律,問道:「唔激烈呀你覺得呢啲字眼?」鍾沛權表示,單從閱讀理解,「法律屬軍火類」只是比喻,指由軍火如法律般都是受國家掌握及運用。伍又指區用「趕盡殺絕」字眼,鍾則答謂:「唔好被『殺』『絕』字太刺激到,只係好普通嘅一個寫法。」惹來庭上人士一陣竊笑。

鍾指出,「47人初選案」由拘控到聆訊,對法律界、學界、年輕人,甚至中產人士都是震撼事件,區的文章反映許多人對司法制度、政府拘控上的政治動機提出懷疑和批評,政府應要面對和澄清這些質疑,如有誤解應努力證明,並指區提出的質疑有事實基礎,推斷亦由其認識及觀察提出,就算措詞激烈也是指出政府的錯誤,故理應發布讓當權者知道。鍾重申,不覺區的措詞激烈,亦無推斷文章會引起所謂讀者仇恨。

控方指區家麟文章內容猜測 鍾:區憑廣泛深厚知識基礎撰文

另一篇同樣由區家麟撰寫的博客文章〈有一口飯,叫反港獨飯〉,伍淑娟指區批評律政司「心狠手辣、醜陋、冇初心、冇良心」令讀者印象深刻。她續指,區的文章一面倒批評,而且內容可以用「猜測」來形容。

鍾沛權解釋,區是資深新聞工作者,亦是很出色的學者,對中史、政治及中國維穩手段有認識和認知,對官僚架構亦有一定學術認識,了解國安部門在不同地方,特別在威權型的國家下的運作及歷史。鍾續指,文中看不到評論背後引用的材料,不代表區的判斷是惡意或憑空捏造,而是基於廣泛及深厚的知識基礎作出的判斷。

伍又指,文章一段提到:「教育界、傳媒界、公務員系統亦如是,有原則、講理念、做實事的人正被逆向淘汰,換上識時務者,端起反港獨的國安飯碗,大快朵頤。他們掀起香港文革,開始批鬥藝發局、批鬥M+博物館、批鬥藝術文化界、批鬥香港電台、批鬥教育界、甚至批鬥建制陣營自己人不夠忠誠統統廢物。」,給人感覺有「全香港衰人靠港獨搵飯食」的意思。

鍾表示,2020年起本港開始出現舉報氣氛,作者用「批鬥」此字眼是可以理解,提到素來港人會知道:「文革對中國人嚟講係好大嘅歷史傷口⋯⋯有別於其他政治事件,嗰種寧左勿右,去到一個互相批鬥,甚至仔女批鬥父母,摧毀人倫嗰種程度嘅災難。2020年之後,大家擔心嗰種舉報、秋後算帳風氣、氣氛,喺唔同界別蔓延⋯⋯呢段表達佢當時對現象嘅擔憂、批評⋯⋯」。

伍認為「其實都好清楚,佢(區)用文革比喻香港批鬥」。鍾指,文章鋪排令他感覺區想指出問題所在,即政策或法例的錯誤及缺點,提醒當權者需要警惕,並作出改善。

控方指文章寫「席上拈花微笑貌似公正的法官大人」易對號入座

區家麟在文中指:「在『反港獨』的大飯堂上,一眾滔滔雄辯的律政精英、席上拈花微笑貌似公正的法官大人、為了證實自己不是忠誠廢物的廢物、黨媒喉舌打手、天之驕子政務主任廣播處長、眾多升上神枱的黨委局長,開始不顧儀態,加入搶食行列。」

伍多次質疑文章欠缺事實基礎,其中問到有甚麼事件令區家麟形容法官是「席上拈花微笑貌似公正的法官大人」?鍾認為是普遍的說法,指在廣泛地批評權力機關中不同角色的人執行《國安法》針對異見者。

伍再追問:「佢有個Assertion(陳述)係有法官笑騎騎扮公正,對唔到邊個法官邊件事件?」又兩度謂:「雖然我唔知佢講乜,但咪好易會對號入座,好易接受佢意見囉?」鍾表示這是區家麟一般性的批評質疑,人們可以不同意,可以認為法官在《國安法》審訊中仍能秉持專業。

伍淑娟錯將「以偏概全」讀成「以概偏全」被提點更正

伍續問:「講嚟講去都係律政司衰之嘛,講法官上文不接下理喎⋯⋯」鍾重申,區意指不同權力角色的人可能為一些好處而配合反港獨政治任務。伍再指出區的文章是「文不對題,誤導失實,『以概偏全』」,在她身旁的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及身後一眾負責本案的警員立即作出提點,伍遂更正是「以偏概全」。

鍾回應指,評論文章一般會歸納及綜合,有些眼光會認為是以偏概全,但亦有人會認為是「舉一反三、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指《立場》不停發布負面抨擊法庭與中央文章 引起仇恨

伍指,羅冠聰的博客文章〈香港-美麗島〉於2020年3月2日在《立場》發布,而區家麟的博客文章〈「任何人不能凌駕法律」,除了我〉則於2020年3月18日發布。鍾表示,兩篇文章相隔個多星期,而他當時每天經手審批的文章數以百計千計,故不會在審批區的文章時想起羅。鍾補充,在「47人初選案」出現後,很多本港輿論、社交媒體平台或評論專頁上,都有人拿「台灣美麗島事件」作類比、聯想及借鑒,相信當他自己審批文章時,亦會連結整個社會氣氛。

伍續指出,很多人都有批評初選案,但在區的文章中卻看不到其他傳媒或人士如何批評,而且區的「措詞唔啱吖嘛」。

伍淑娟() 鍾沛權(

:你話人哋都有咁嘅看法,但你用唔恰當字眼、唔恰當嘅措詞,所以你就唔同囉!

:唔會有篇評論文章係一樣,除非抄嘅啫⋯⋯唔同文章有唔同措詞,讀者吸收資訊觀點、理解確實有唔同。

:就算社會上有同樣意見都好,都係視乎你點樣寫出嚟⋯⋯例如負面嘢寫出嚟,但人哋用中立字眼,就同你唔同。

:係有唔同嘅⋯⋯

:得喇明白啦。

伍淑娟總結指,《立場》在國安法生效後不停發布這類負面、抨擊法庭與中央的文章,特別是羅冠聰這篇博客文章,因而引起讀者仇恨中央、司法。鍾不同意,「我冇呢個推斷」。

指林彥邦文章帶出「司法信唔過」信息 鍾稱不質疑「有人好似你咁」

另一篇由林彥邦撰寫的文章〈這是一場不義的審訊〉。伍指「呢個係林邦⋯⋯」,鍾沛權提醒是林彥邦。

伍指,初選案首度提堂時,控方申請押後案件以待進一步調查,但基於47名被告有潛逃風險,需要及早帶上庭處理擔保申請,「證據足唔足都未清晰」之下,這篇發布於2021年3月2日的文章已寫出「提前將政權的眼中釘收入監獄」,問鍾是否同意其說法。鍾稱此屬作者觀點。伍再質疑,文章傳達的信息「自然話呢個政權都唔係好嘢啦」。鍾指文字已表達清楚。

文中提及一段「當連主控都忍受不住叫肚餓要自行離庭、五名被捕人不適送院,全程在席高高在上的裁判官,聽取47個水過鴨背的保釋理據後,作的裁決又有多少法理、幾多政治?心中有數。」

伍質疑,《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批准15人保釋外出,作者意思屬「高高在上裁判官,全部都係政治啫」。鍾表示,文字解讀未至於全因政治,但明顯質疑裁決存有政治考慮。伍反問「憑乜嘢話蘇總裁判官有政治考慮」?鍾估計是作者綜合事件背景、考慮到事件牽涉初選的政治性質等所作的判斷。

伍淑娟() 鍾沛權(

:始終有15個(獲批)擔保。

:呢個係佢睇法。

:(蘇官)明明直踩逐個聽,但佢(林彥邦)講法係「聽取47個水過鴨背的保釋理據」。

:佢有佢嘅觀點。

:「封鎖法院附近所有街道,又幾公開公正」,但(法院)拉咗閘、觀眾籌又派晒喇,咁嘅情況趕人,(上述)係咪有道理嘅批評?

:可以爭論。

:我睇完呢篇文章,覺得司法信唔過嘅、水過鴨背、被告係政權眼中釘、法院又唔公開嘅,至少會睇到呢幾個信息。

:我唔會質疑有人,譬如你咁樣,有人好似你咁睇到呢啲信息。

下午散庭前控方突提有4篇新呈遞文章 稱來自盤問時產生議題

伍表示,欲就其他早於羅冠聰評論文章發布的其他《立場》文章作盤問,以推論鍾發布羅的文章的意圖,該些文章包括於2020年6月30日刊登的〈法律只是一種儀式〉。基於該篇文章不包括在永久終止聆訊間新披露的557篇文章中,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遂提出強烈反對。

伍又預告將會盤問多5篇文章,包括4篇新呈遞文章,並指「聽日我哋好快講一講」。

余若薇再次表示:「非常強烈反對,喺當事人盤問第13天嘅16:20時,又整啲新嘅文件,而且從來未見過、甚至終止聆訊時都冇入嘅文件拎出嚟。」

伍:「呢啲全部都係喺wayback machine(網站時光機,編按:其作用可將網頁備份)拎出嚟嘛,只不過喺唔同階段⋯⋯喺盤問時產生嘅議題,加上鍾先生有時間可以睇完先接受盤問。」

散庭前,法官郭偉健稱:「鍾生咁你花啲時間睇返文章。」審訊明(24日)續。【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報道結集】

法院:區域法院
法官:法官郭偉健
被告: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鍾沛權、林紹桐
控罪: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0)(1)(c)條)

法律團隊
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及大律師黃卉儀
控方: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如欲接收每日報道整合,請在訊息欄內填寫電郵地址

訂閱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