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案件,今(17日)在區域法院續審,控方就《立場》訪問初選候選人鄒家成的文章盤問鍾沛權,指提出「反共」等主張,並稱其政治理念自2016年起受本民前影響。控方謂,不明白鄒年紀輕輕「點解對中國有咁大仇恨?」並多番質疑《立場》沒在文章交代鄒「反共」的原因,「寫埋落去,讀者咪更容易理解理念,更加容易決定接受、定質疑(其)政治主張」。辯方代表律師打斷控方盤問,指控方4度重複提問,並反問「係咪傳媒如實報道一個受訪者點解敵視中央,只要講得出呢件事,就唔屬於煽動文章?」控方回應說:「唔係,睇吓講咩內容啦」。【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報道結集】
代表控方的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續就〈【專訪】由「無人識你喎」到新東初選出線 鄒家成:證明本土理念係有得贏(盧斯達)〉盤問鍾沛權。
伍淑娟引述文章一段,談及鄒家成的主張、「理念何時開始」:「16 年那時已經有受影響,本民前的抗爭、香港民族黨出現,開始有種種想法……單是普世價值不足夠,例如五大訴求,每條背後都有一個價值觀。釋放義士,就是因為大家是共同體,以手足相稱;撤回暴動定性,是對抗英殖以來的殖民地惡法;雙普選就是民主但也是解殖……每一個價值觀,都不是停留在普世價值,而是反共、基於共同體利益,所以我會強調『香港民族』,因為包攬哂各種訴求和世界觀。」
伍淑娟指鄒家成97年出世 「我唔明白點解對中國有咁大仇恨?」
控方指,鄒家成提出的「反共」有將國家變成敵人之意,鍾沛權認為意指對中央政府抱不滿,控方質疑「你覺得不會令讀者仇恨中央?」鍾同意鄒家成抗拒政府,但他理解的煽動是包含惡意、欺騙、具有隱藏目的,直指「如果真誠地相信自己政治主張、理念,我唔覺得呢種叫做煽動」。
伍淑娟接着多次問及鄒家成憎恨中國的原因,並指鄒受訪時年僅23歲,「減番大概97年出世(鄒97年2月10日出生)」,但其政治理念在2016年已受到影響,「即係19歲有呢啲想法⋯⋯有咩令到佢咁憎恨中國大陸呢?我睇完係唔明白,點解對中國有咁大仇恨?」
鍾沛權回應說不知是否屬仇恨,但鄒家成提出於2016年起受到本民前影響。控方反問「但2016年旺角暴動唔關中國大陸事㗎嘛,點解撈埋一齊講?你話我上咗年紀⋯⋯但佢23歲咋喎,97年之後出世喎,一國兩制已有」。鍾稱,手上沒有資料解答控方,但本民前、香港民族黨的主張可能是線索。
伍淑娟關注,就中央政府所為,有何例子證明港人提心吊膽、民心背向?鍾認為,港人最大的政治訴求是根據《基本法》落實雙普選,「香港人由97年到而家其中一個疑慮,係固有自由受到剝奪、侵害」,然而經歷數次政改,始終未能成功,落實雙普選一事更變得遙遙無期,直言「累積落嚟最大嘅失望或者去到不滿程度,就係圍繞呢個大議題,俾人感覺⋯⋯尤其2003年之後⋯⋯有啲人感受到變化,可能覺得自由反而萎縮緊」。
鍾續舉例指,港台節目《頭條新聞》頻密地遭建制派針對、銅鑼灣書店事件、港府以《社團條例》取締香港民族黨、「中出羊子」參與公職選舉被政治審查等事件均可反映港人的擔憂。就「中出羊子」一事,鍾稱相信其政綱包含了敏感字眼,但最終無法入閘,抑或被選舉事務處拒絕寄出政綱或宣傳材料,他已記不起。
就香港民族黨被取締一事,伍淑娟質疑「違法都唔可以取締?」鍾直言「我想解釋畀你聽,你同我辯論⋯⋯我提出例子唔係為佢辯護」。伍續指「如果被取締呢件事係啱嘅話,唔應該有擔憂㗎?」鍾重申,當時港人認知只要沒有具體違法行為、沒有使用非法手段推動主張,香港仍然容許激烈的政治主張,(事件發生後)細微變化觸動到港人神經」。
控方質疑很多事在香港發生 「點解會同中央拉上關係?」
伍淑娟接着指出,上述事件均在港發生,質疑「關大陸咩事?」鍾指,雙普選要得到中央政府的「綠燈」才可實行。伍追問「點解會同中央拉上關係?」鍾認為,對於政治參與權利不獲開放,甚或收緊,不少港人歸咎於中央的意向。
伍淑娟(伍) 鍾沛權(鍾)
伍:都喺香港發生,你又同中央拉上關係?
鍾:點解你反覆都要扭曲我意思?(我只係講出)事件觸動香港人對自由被剝奪嘅神經⋯⋯覺得事件上最後可以話事嘅,可以做政治決定嘅主使者可能係中央政府
伍:你會認同5件事嘅發生(上述提到的雙普選、港台節目、銅鑼灣書店事件、香港民族黨及中出羊子),有咁嘅憂慮?
鍾:唔係我自己咁諗,網上輿論、其他人反應
伍:重複又重複啦,相信呢5件事有發生?
鍾:呢啲社會事件造成香港人嘅擔憂係事實
伍淑娟表示,留意到參與示威的人當中有大量年輕人,問鍾沛權上述提及的事情如何影響他們?鍾聞言稱「又唔係講香港人,講年輕人喇?」伍稱,事實上,部分年輕人在2016年時相當年輕,「應該影響唔到佢哋㗎喎」。
鍾表示,自2014年社會運動後,他發現不少年輕人對政治有想法,基於他們正影響香港日後的政治發展,他個人十分關注年輕人,他形容控方的問題範圍「大到可以做博士論文」,但即時憶起的認知,就是現今世代年輕人能廣泛地接收資訊,亦較以往豐富。
伍淑娟質疑「講咗咁耐,成篇文章淨係睇到鄒家成對中國有敵對態度,⋯⋯無解釋點解反共?」鍾同意。
伍:你一路話重視年青人想法⋯⋯你唔覺得可以探討吓咩?香港發生嘅事,(令人)對中央有咁嘅取態。
鍾:呢度(指鄒的專訪)有一問一答,迴避咗又好,無解釋清楚又好,被訪者俾嘅答案,如實記錄就係報道想做嘅目的
伍:你認為係毋須探討嘅議題?
鍾:唔係,畀問題佢,回應就係咁嘅內容
伍:寫埋落嚟,讀者咪更容易理解理念,更加容易決定接受定質疑(鄒的)政治主張?
鍾:又唔一定嘅……鄒家成公開文宣、參加初選論壇,(主張)已經喺其他訪問發布咗,唔擺係採訪最重要嘅位置可以理解
伍:既然咁關心年青人,最簡單就係話explore下,之前對中國大陸有咩認知,唔係好正常嘅議題咩?
此時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打斷謂「主控已經第4次問呢個問題,係咪傳媒如實報道一個受訪者點解敵視中央,只要講得出呢件事,就唔屬於煽動文章?」伍淑娟回應說:「唔係,睇吓講咩內容啦、點樣交代內容」。
法官郭偉健表示「問題可以繼續問,最低限度(測試)被告係咪可信,(問題)關事嘅」。
法院:區域法院
法官:法官郭偉健
被告: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鍾沛權、林紹桐
控罪: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0)(1)(c)條)
法律團隊
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及大律師黃卉儀
控方: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