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第25天審訊|控方舉區家麟文章《2020香港新詞》逐一觀點作盤問 質疑文章內容無事實根據、無討論空間 鍾沛權:「你唔同意就係煽動,香港就無乜評論文章可以發表」

分享文章

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第25天審訊|控方舉區家麟文章《2020香港新詞》逐一觀點作盤問 質疑文章內容無事實根據、無討論空間 鍾沛權:「你唔同意就係煽動,香港就無乜評論文章可以發表」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案件,今(27日)在區域法院續審。控方就區家麟的博客文章《2020 香港新詞》作盤問,指部分評論沒有事實根據、無提出解決方案,其中「香港警隊變身強力部門」等更屬指控,並非鍾沛權口中聲稱的可以討論。鍾沛權回應指,執政者面對民情時,不能單單回應「無討論空間、點討論」,並質疑控方對該文逐點「抽秤」,「你唔同意就係煽動,香港就無乜評論文章可以發表」。

案件原定排期至今天,控辯雙方商量後,將下個審期訂於下周五(2月3日)續審。【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報道結集】

代表控方的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於下午就涉案第11篇文章——區家麟撰寫的「博客文章」《2020 香港新詞》盤問,先展示文章的配圖,並指圖片看似是香港島的背景,天空一片暗淡,「唔知係咪形容山雨欲來」,至於圖中的手指上有四粒星,令人聯想起中國國旗。

質問配圖中巨掌演繹為「魔爪」 鍾沛權指巨大權力來源

鍾沛權稱,圖片象徵中央政府。伍淑娟稱可否將手演繹為「魔爪」?鍾沛權認為巨掌代表巨大權力來源。伍淑娟稱,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但圖中只見四小星,關注被遮蓋的手指公是否意指一粒大星,即「中國共產黨係背後操控」?鍾沛權稱「無咁嘅解讀」,圖片遮蓋手指公可能屬美感的考慮。

伍淑娟續就文章內容提問,並關注文章為何將「中央改變遊戲規則」與新冠肺炎拉上關係。鍾沛權稱,內地或香港近年以防疫為名,實施很多不同的控制措施,包括內地的健康碼追蹤、本港限聚令,可理解為改變遊戲規則,有一定事實基礎,惟伍淑娟質疑文章看不見事實基礎。鍾沛權稱,不可能在評論文章中解說所有事實背景,區家麟是基於事實基礎作出分析,再提出質疑。

DQ已發生故無改善方案 鍾沛權:解決方案咪唔好DQ

伍淑娟又言,鍾沛權曾提到評論文章批評之餘,目的要為糾正錯誤,但上文並無提出如何糾正錯誤。鍾沛權稱,指出問題已是文章的重要目的,不會要求文章同時提出建議:

►伍淑娟()、鍾沛權(

:批評寫得清楚,其實字眼就不言而喻,例如話DQ(取消資格)係隨便,即係唔應該DQ囉

:咁咪無改善方案囉,DQ都發生咗

:一般正常讀者睇,唔應該DQ,解決方案咪唔好DQ。評論文章嘅寫文風格,你想像中嘅評論文章得一種風格

:唔係咁樣嘅,係煽動文章先係咁

:伍專員,你真係睇多啲評論文章,好多時風格五花八門,可以好溫婉、苦口婆心,有啲長篇大論

不斷提醒人有問題存在 文章已有價值

鍾沛權指,DQ事件備受爭議,並非區家麟一人所指,文章回顧2020年時,精煉地綜合幾個問題,是出於真誠關懷社會,「你可以唔同意,唔代表煽動,你覺得唔啱,唔一定係錯嘅」。鍾沛權稱,評論文章有一定的概括寫法,着控方不要假設讀者只會閱讀一篇文章,「不斷提醒人有問題存在,文章已有價值」。

伍淑娟續問及文章內容:「國安」法律武器橫空出世,示範「要法律有法律」的時代,以言入罪、白色恐怖、濫捕濫告、未審先坐監、穿鑿附會指控勾結外國勢力。伍淑娟指出,文章完全無提及相關案件的情況,着鍾沛權回應。

鍾沛權稱,文章指出對《國安法》實施的擔憂及批評,並有一定事實基礎,「例如我哋呢單案」。他又言現在回想,法例出現後所發生的一連串執法事件,當時的判斷有前瞻性。至於「未審先坐」,鍾沛權引述《信報》報道指,律師會會長陳澤銘曾表示《國安法》案件的被告還柙時間長不理想,可見區家麟提出的質疑並非「無中生有」,議題甚至在法律界得到迴響。

當鍾沛權被控方問及是否同意上述內容時,他稱審批文章時不會「問自己每一個觀點係咪同意」,只要認為「值得畀讀者去睇,有清晰觀點,能夠自圓其說,言之有物,可以拎出嚟討論」。

伍淑娟續指,文中提及的「公檢法系統獨攬大權,香港警隊變身強力部門,教育體制掀起批鬥風潮,傳媒目標對準肥佬黎」顯然是指控,質疑「點樣討論」。

鍾沛權指區家麟本着公共智識分子良心 冒風險仍願批評

鍾沛權稱,警隊沒有充分證據下作出拘捕,他並向伍淑娟表示「你可以否認」,並逐單案件解釋、辯護。他稱,面對社會上的民情民意,「作為執政者,唔可以只回應一句無討論空間、點討論」,作者本着公共知識份子的良心,「冒着被攻撃、被法律追究、被檢控(風險),都願意提出批評,點可能無討論空間?今時今日仍然有討論空間」。

伍淑娟一再重申文章沒有提供解決方案,鍾沛權稱「提出一個好問題,本身已經係好重要嘅事件,大家尋求解決方案,唔會係一篇文章解決晒,作為評論文章,要求係不切實際」。

鍾沛權重申,「芸芸咁多個專欄作者,區家麟寫嘅文章係好高質素,佢唔會無的放矢,如果你連區家麟嘅文章都覺得……每個觀點逐個抽秤、話無事實根據,你唔同意就係煽動,香港就無乜評論文章可以發表」。他又質疑「係咪因為純粹批評對象係政府、當權者,至有呢條界線呢?」,伍淑娟表示「唔係」。

鍾沛權又言,正正是當權者,才要「承受最嚴格、最嚴苛嘅批評,佢哋受得起㗎」。伍淑娟表示批評並無問題,「但會引起市民憎恨政府」。

鍾沛權反問「乜嘢叫引起憎恨?」,明言在開放言論自由下,對於政府或當權者的批評,能夠透過多元、自由辯論取得公允評價,「如果唔畀人去批評,唔畀人質疑政策、法例或者公權力行使,真係會令人民滋生強烈不滿嘅情緒,人民同政府之間嘅關係唔會去到憎恨嘅地步,正正要有最充分嘅言論自由空間疏導,畀聲音自由發表」。

控方指《立誌》美術經典作品火上加油 社會不穩該收歛

此外,控方今續就《立場》特刊《立誌》的7張「美術部經典作品」盤問,其中一張為《休班警帶伸縮警棍機場離境 無被捕可繼續行程 江永祥:同事一時大意》(2019年12月9日)的新聞配圖。鍾沛權稱,在時任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江永祥的鼻上加上警棍圖案,以及「嘴跌咗落嚟」,原因是將新聞事件的元素加入圖中,屬玩味性質。

法官郭偉健對於圖片提出疑問:

►法官郭偉健()、伍淑娟()、鍾沛權(

:帶出咩效果?

:讀者睇嘅時候「會心微笑」

:如果警隊覺得你醜化佢?

:少少諷刺

:個嘴跌咗落嚟,話佢(江永祥)唔可信?

:少少「O嘴」效果,圖有少少諷刺

:唔單止諷刺啦,直頭話佢唔可信

:呢個係你嘅演繹啦

:或者我問多句,點解佢成為「經典作品」?

:畀人感覺係難忘嘅一啲創作

:點解同意擺「經典作品」?

:同事揀出嚟,有效果、令人有反應,我尊重佢哋嘅選擇

伍淑娟追問,將其放在「經典作品」之中,是否為鍾沛權的立場?鍾沛權稱,配圖反映《立場》除嚴肅報道外,亦有諷喻意味、針對時弊的漫畫創作。

伍淑娟質疑,圖片於民陣「國際人權日」遊行翌日發布,在社會氣氛熾熱下發布該圖片似乎「火上加油」。鍾沛權稱,圖片僅配合當天的新聞,與社會事件無直接關係,不認為有「火上加油」的效果。

伍淑娟表示,香港有言論及表達自由,然而「如果去到極端情況,社會不穩下應該收歛吓」。鍾沛權不否認香港有激進示威者,但大部分街頭衝突未至於令社會不穩,亦不會令社會事件「斷崖式」惡化。

伍淑娟續問及一張說明時任特首林鄭月娥舉行「社區對話」的圖片,鍾沛權稱圖片的「Carrie」代表林鄭月娥,並用「Talk」砌出一把槍的圖案。

伍淑娟聞言稱「你講我先知,你講完我覺得非常似啦」,又問「港人想公開對話,特首就拎AK47(步槍型號)?」。鍾沛權稱,當時林鄭月娥到社區對話,警方在外嚴陣以待,「大家覺得好違和,想諷刺嗰種違和感」。伍淑娟質疑圖片中滿地子彈,「子彈都用埋㖭」,鍾沛權稱「呢個係你嘅解讀」。

案件原定排期至今日,控方盤問鍾沛權尚未完成,伍淑娟指,需時處理林紹桐的證供,料需6天完成。法官郭偉健稱,未知本案何時審結,但希望先告知控辯雙方,他因私人理由,4月份無法處理本案。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希望能夠在3月前完成證供及結案陳辭。

案件押後至下周五(2月3日)續審,控方繼續盤問鍾沛權。【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報道結集】

法院:區域法院
法官:法官郭偉健
被告: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鍾沛權、林紹桐
控罪: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0)(1)(c)條)

法律團隊
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及大律師黃卉儀
控方: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如欲接收每日報道整合,請在訊息欄內填寫電郵地址

訂閱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