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案件,今(20日)在區域法院踏入第23天審訊,前總編輯鍾沛權 繼續接受控方盤問。鍾沛權在庭上同意,曾下架一篇題為《從北愛爾蘭抗爭經驗看香港抗爭運動的未來》的文章,原因是擔憂「畀人感覺鼓吹緊仿效IRA嘅恐怖主義、武裝起義」,但認為作者只是基於事實而作出的演繹。控方一度質疑,文章予人感覺「分不清事實意見」,又指不成熟的讀者或受其影響,鍾沛權否認,同時反駁一般讀者不會只接觸一面之詞,「唔係完全對時事一無所知嘅讀者,睇嘅時候會唔會咁易受影響呢?我覺得唔會囉」。而同日審訊時,昨稱「之前無睇立場」的控方代表、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就承認,少看網媒、「都唔睇」建制的媒體。【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報道結集】
控方在今天的盤問中,又引述《文匯報》等點名批評上述文章,提及大律師公會時任主席夏博義同以「北愛爾蘭」來比喻香港,鍾沛權稱他沒有為意,法官郭偉健此時質疑《立場》明知「闖禍」,卻不轉載、甚或以報道形式引述有關批評文章以「解除個禍」。
立場對建制派或公權力「批判啲、嚴謹啲」 或令建制派抗拒
代表控方的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今在盤問中關注,傳媒刊出某類型的博客文章越多,「會唔會令外間覺得個個係哋嘅立場?」鍾沛權表示有機會,但重申《立場》會主動尋求相反聲音的文章,並舉例指:「建制派人物比較少願意投稿畀我哋」,《立場》便以報道形式引述建制派人士的意見,重申《立場》對不同意見的包容程度,遠高於建制陣營的媒體。
►鍾沛權(鍾)又重提伍淑娟(伍)昨稱「之前無睇立場」一事:
伍:唔好take it personal,因為我好少睇網媒,唔係話我唔支持你哋,或者對你哋有任何反感
鍾:唔緊要,好多人冇睇過,但我諗你應該有睇過建制嘅媒體
伍:我都唔睇嘅其實
鍾:咁你可能要睇吓啦
伍淑娟之後續問:「諗唔諗到你哋平台做咗啲乜嘢令建制派抗拒?」鍾沛權就回應,相信是因為《立場》一向有監察及制衡權力,對建制派或公權力者會採用「批判啲、嚴謹啲」的角度審視。伍淑娟即指,傳統媒體亦會監察權力,但鍾沛權就反駁,指從過去20年可見,支持政府及建制派的媒體越來越多,「真係好一面倒,你直頭搵唔到有關非建制派觀點嘅評論文章」,甚至是大學新聞學院、記協年報亦有類似觀察,而《立場》作為新興媒體,冀做到「補充角色」。
《國安法》生效後涉政治議題文章會「盡量睇咗先」
盤問之後談及鍾沛權審批博客文章的流程,他表示,自己每天優先處理即時新聞,對於沒有大爭議的博客文章題材,例如是文化藝術等,有時會於刊出後才檢視。惟此說法換來伍淑娟質疑稱:「發表咗先睇,相當危險喎」;鍾沛權就指,他的同事會判斷文章是否涉及誹謗等,再交由他審批,而在《國安法》生效後,涉及政治議題的文章,他就稱自己會「盡量睇咗先」。
伍淑娟接着指,一篇由《立場》發布的文章--〈從北愛爾蘭抗爭經驗看香港抗爭運動的未來〉(作者:歐洲再出發大聯盟),其後被一個「傾向支持台獨」的網站「PTT」轉載。鍾沛權稱曾聽過該網站,惟「唔知佢比較支持台獨」。
庭上提及,鍾沛權曾將上述文章下架。鍾沛權憶述,印象中該文章在2021年5月某日凌晨發布,他早上起床後才看到文章,擔憂文章「畀人感覺鼓吹仿效IRA嘅恐怖主義、武裝起義,我覺得唔適合刊出」,隨即着同事把文章下架,之後經過跟負責同事了解,得知對方不小心錯誤設定發布時間。
質疑讀者思想不成熟受評論影響 鍾沛權:不會僅接收一面之詞
伍淑娟問鍾沛權認指,文中的句子:「加上党安法起一連串的清算和對香港自由空間的壓縮」、「隨著中共積極地將香港人排拒於社會的重要位置外,香港人或許有日會自覺已成為二等公民,繼而再次生出強大的反抗情緒」等,屬意見抑或事實陳述?
鍾沛權認為有關句子均屬意見,並且是作者對事實演繹,再提出的意見。伍淑娟遂指不論上述為事實或意見,「畀人感覺係呢篇係事實」,再問鍾沛權,他作為總編輯去閱讀上文,會否感到「將事實意見撈埋一齊,分唔清事實定意見」?鍾沛權稱,「好多時評論文章都會有咁嘅情況」,每個人選字不同,「清算」一詞,部分人或用「打壓」及「撥亂反正」來形容,反映各人對事件的觀點與角度。
伍淑娟質疑,萬一讀者思想不成熟、不懂自行分析,評論是否會影響讀者?鍾沛權直言不清楚受眾背景,難以假設。伍淑娟便指「至少有一部分人會接受咗係事實」,鍾沛權表示無辦法否定,但一般而言,讀者會接收不同資訊,不會僅只接觸一面之詞,「唔係完全無知,唔係完全對時事一無所知嘅讀者,睇嘅時候會唔會咁易受影響呢?我覺得唔會囉」。
庭上展示建制派媒體點名批評《立場》的文章
伍淑娟隨後向鍾沛權展示3篇來自建制派媒體點名批評《立場》的文章,分別為:
1.《大公報》- 锐 评/《立场》转载煽暴煽“独”文章涉违国安法\(作者:方靖之)
2.《文匯報》- 講真D|黃媒《立場新聞》涉美化恐怖主義!其心可誅(作者:馮煒光)
3.《橙新聞》-【講呢啲】那篇「立場新聞」上咗又404的文章有乜問題(作者:承言)
而在有關文章中,其中《大公報》內文以「港獨商人」形容本地童裝品牌Chickeeduck創辦人周小龍,鍾沛權就稱:「我印象中,佢無提倡港獨,如果有,應該一早有執法部門處理。」
對於《文匯報》在文中質疑《立場》「只是隨意轉載各方文章,怎不見該網轉載愛國人士呼籲維護國家安全的文章?」鍾沛權就回應,《立場》不是「一言堂」,從中可發現不同政治光譜的聲音,自言已比香港很多傳媒做得更好。
回應官質疑 鍾沛權指文章已下架不需要再提及
此外,有關文章中,亦提及大律師公會時任主席夏博義「近日以北愛爾蘭來比喻香港」,鍾沛權就稱他沒有為意。
►就此,法官郭偉健(郭)提出疑問:
郭:你即刻要求下架,都知闖咗啲禍,做咗啲唔恰當嘅嘢
鍾:係
郭:你都話用持平方式去報道,《大公》、《文匯》都出咗一份評論,好明顯係直接回應,要解除個禍,直接登番呢篇文咪得囉,咪即刻睇到你哋切割,唔知博客得唔得,咪報道佢出咗咁嘅評論。你同意無轉載?
鍾:無轉載
郭:無諗過睇下官方有咩講,《大公報》最容易係primary source of information,關於建制派、中央政府,無理由無留意㗎,仲要指明係《立場》,無人傳番畀你嗎?你有啲朋友、同事㗎
鍾:呢兩篇無,文章已經下咗架,當時唔覺得再有需要提及,而且(文章)存在唔長
郭:你知道一發布出去可以去到好遠,無得斬,無得cut,可以再發出去
鍾:無諗過用《大公報》轉載,都唔覺得佢哋會畀
郭:咁用新聞報道方式,問都唔洗問啦
伍:即使下咗架,遠到去台灣都有人cap(截圖)番你呢篇文章
鍾沛權表示,當時只得知有人就事件到警總請願,又指印象中該次不是第一次被《大公》、《文匯》點名批評,如有事實錯誤必定糾正,但若指控《立場》偏幫某些人,「只係影住警察執法,唔影示威者」,基本上不是事實亦不會回應,亦不想就此「嗌交」。
至於《橙新聞》評論提到《立場》「以『武漢肺炎』的字眼污名化中國」,伍淑娟關注,有關字眼是否《立場》一直沿用的說法?鍾沛權確認,及至《立場》停運前的兩至三個月才停止有關字眼。他解釋,停用原因在於「政治壓力」,並指起初字眼屬媒體的普遍用字,甚至港大醫學院兩位教授均指字眼無問題,但至2021年一股輿論壓力後,稱字眼污名化中國,不少傳媒亦開始改用其他字眼。
被捕時仍以「武漢肺炎」形容疫情 後因共通性減棄用
伍淑娟向鍾沛權確認,是否直至被捕當天,仍同意以「武漢肺炎」形容疫情?鍾沛權同意。伍淑娟再問,就算世衛發聲明指「唔係武漢出現」,仍然認為要稱疫情為「武漢肺炎」?鍾沛權表示,越來越少人使用,共通性便會減低,自絕於與他人的溝通,「後來放棄用都係一個合乎情理嘅做法」。
伍淑娟另外又指出,連登討論區曾引述一篇《蘋果日報》報道,提及:對於《大公》、《文匯》的報道,《立場》總編輯鍾沛權回覆《蘋果》時僅表示,「冇咩好回應,我做緊嘢,遲下再講,唔該」。此時伍獲辯方大律師黃卉儀提醒,資料出處應為「高登討論區」,伍淑娟就笑稱:「唔好意思,呢個係高登」。
伍淑娟接着問,鍾沛權是否有就事件回應《蘋果》?鍾沛權就笑著道:「因為我唔記得,唔敢否認」。法官郭偉健聞言指,「如果係報道,真實可能性好大啦」,鍾沛權就稱,當時其姿態為「可以做嘅就做咗」,若被問及反應,「應該就係無咩補充」。
審訊下周四(26日)再續,由控方繼續盤問鍾沛權。【立場被控煽動刊物案報道結集】
法院:區域法院
法官:法官郭偉健
被告: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鍾沛權、林紹桐
控罪: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0)(1)(c)條)
法律團隊
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及大律師黃卉儀
控方: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署理高級檢控官徐倩姿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