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初選47人案 第22天審訊|辯方盤問觸及「35+」為延續政治改革 法官指「對香港政治運動歷史沒興趣」 庭上追問「五大訴求」內容 區諾軒同意只是口號可迎合公眾

分享文章

民主派初選47人案 第22天審訊 法官追問「五大訴求」

47名民主派人士涉組織及參與2020年立法會「35+初選」,因而被控 #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16人否認控罪受審,今(9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等法院)踏入第22日審訊,區諾軒以控方證人身份續接受辯方盤問,談及有關「五大訴求」的說法。區諾軒指,聽到公眾就「五大訴求」有兩項「提議」,包括相關官員為警暴問責,以及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下台。法官陳慶偉問到,要求林鄭下台是否「五大訴求」之一?區回應指「係含糊嘅,呢啲訴求有時有,有時冇」,又指當時社會上不同人有不同說法。法官陳仲衡又問及,對初選組織者來說,「五大訴求」是否有確切的意思?區稱,組織者確沒曾清楚商討,但在「五大訴求」及上述兩項訴求內。陳仲衡再追問,如沒有確切定義,就可迎合支持「五大訴求」的公眾?區回應,當時公眾討論是這樣。法官李運騰就隨即舉比喻為例,「這就像聖誕樹,任何人都可以掛自己喜歡的裝飾上去。」區則修正說法,「都離唔開呢7隻(條)樹枝」,引來庭上一陣笑聲。【初選47人案報道結集】

代表吳政亨及余慧明的大律師石書銘今先向區諾軒確認其背景,區諾軒同意他已參與香港民主運動10多年,曾是「左翼21」成員,在香港中文大學獲政治與行政學學士及碩士學位,專注比較政治研究,亦是東京大學博士生,研究亞洲的全民退休保障;區亦同意,他曾任民陣召集人及立法會議員。

「35+」建立民主派協調機制 同意屬追求政治改革其中一章

石書銘隨後指,「35+計劃」是追求政治改革的其中一章;區回應稱,如果是說有關建立一套民主派的協調機制的話,他認同這個說法。石再指,例如2012年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民主派陣營都是候選人名單很多,區稱民主派每屆都是多票數但獲得少議席。

這時法官陳慶偉打斷,指已聽過相關證供,提醒石是代表吳政亨及余慧明,余慧明屬衛生服務界,又直言「我們對香港的政治運動歷史沒有興趣,我們只對控罪有興趣」,他跟法官李運騰亦分別着石直接問需要問的問題。石一度回應指希望可問及多些細節,以有更全面的認知,但欲再提問時,即被陳慶偉多次打斷,指問題與案無關,着石轉問下一條問題。

法官同意案件無可避免觸及政治議題 提醒辯方別用訴訟作政治平台

石書銘於是指出,「35+計劃」是延續民主派先前所追求的政治改革,區諾軒表示同意。石又問,按區的理解,時至2019年,泛民主派已經對民主改革的進程感到非常挫敗(great frustration),惟在區未回應前,即被法官李運騰及陳慶偉再打斷。法官陳慶偉對石書銘稱:「不要用這個訴訟作為政治平台(Do not use this proceeding as a political platform)」又指石的問題太籠統及含糊;法官李運騰就指,石的問題不妥,因區只能代表他自己說話,如石堅持要問的話,需改變表述的措辭。

石書銘回應,表示此案無可避免會觸及政治議題。法官陳慶偉同意,但認為不是無限制地提問,再對石指,不要用這訴訟去說任何石的理念。石書銘就澄清,自己不是在提倡政治事宜,但再問到其他問題時,仍多次被法官陳慶偉拒絕。

石其後問區,「35+計劃」是想在立法會取得大多數議席,要求香港政府問責及認可民意;區同意,並指初選組織者及參與者都有過這些想法,並引述《蘋果日報》於2020年4月30日刊登他的訪問,當時提到有一方面有聲音支持「攬炒」、否決《財政預算案》,另一方聲音是要爭取立法會過半,爭取談判空間。

區指「五大訴求」外聽到另兩項「提議」訴求

石就引述區提及的該篇訪問,當中提及「透過議會過半提高民主派的議價能力及爭取五大訴求」,問區「五大訴求」是否包括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暴、撤回2019年運動暴動定性說法、特赦被捕的示威者及立法會和特首由普選產生。區同意,但指就「五大訴求」,他當時另外聽到兩項「提議」訴求,分別為相關官員為警暴問責,以及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下台。

法官陳慶偉就問,要求林鄭下台是否「五大訴求」之一?區回應指「係含糊嘅,呢啲訴求有時有,有時冇」;法官李運騰則問「35+計劃」的目的實際比「五大訴求」要的多?區否認,稱當時社會輿論是不斷說「五大訴求」,惟不同人有不同說法。法官陳仲衡又問,對初選組織者來說,「五大訴求」是否有確切的意思?區指出,組織者確沒有清楚商討過,但會是在這7項事情之內。法官李運騰再追問,所以「五大訴求」只是口號而沒有確切意思?區就以「可以咁樣描述」回應。

法官陳仲衡再問,如果沒有確切的定義,就可迎合支持「五大訴求」的公眾?區指當時公眾討論確是這樣;法官李運騰隨即指,「這就像聖誕樹,任何人都可以掛自己喜歡的 (裝飾))上去。」區就修正指:「都離唔開呢7隻(條)樹枝」,其後同意他所另指的兩項訴求,只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暴,以及雙普選的另一種演繹。

石書銘盤問多次被法官打斷質疑盤問方向 望其可善用法庭時間

石書銘盤問期間,多次被法官打斷發問,原因包括被指問題與案無關、已聽過相關證供、證人不具資料作答等。3名法官在小休後,在區諾軒被帶返法庭作供前,先向石書銘釐清其盤問方向。石書銘解釋,控罪中涉及指控在立法會取得大多數議席,以及無差別地否決《財政預算案》,是「非法手段(unlawful means)」,他想帶出「35+計劃」的合法性議題,但同意「計劃」是否合法應在法律爭議處理。法官李運騰回應指,法官們不認為石是在針對「35+計劃」的合法性盤問,又指不是不准石問相關問題,只希望他能善用法庭時間。

法官陳慶偉另指,根據區諾軒的證供,區與石代表的余慧明是「零交流(zero exchange)」,並多次問石書銘,究竟想區回答甚麼,提問的問題是想達至甚麼;又指如果石不能給出明確問問題的目標,而他不明白其目標,就不會讓他向證人問及有關問題。【初選47人案報道結集】

法院:高等法院(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
法官:國安法指定法官陳慶偉、李運騰、陳仲衡
控罪: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港區國安法》第22條)
被告: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劉偉聰、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李予信、余慧明、吳政亨
列席被告:岑敖暉、袁嘉蔚、吳敏兒、黃之鋒、馮達浚、朱凱廸、梁晃維、譚凱邦

法律代表
控方: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及萬德豪
案件編號:HCCC69/2022

如欲接收每日報道整合,請在訊息欄內填寫電郵地址

訂閱及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