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初選47人案第2天審訊|控方開案陳詞指戴耀廷撰文提倡「真攬炒十步」 揭新西協調會議有人拍攝戴發言

分享文章

47名民主派人士涉組織及參與2020年立法會「35+」初選,因而被控 #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審期料長達90日,今(7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等法院)踏入第2日審訊。控方今在聆訊中繼續讀出開案陳詞,並在庭上播放片段,拍攝場合為新界西選區第二次協調會議,出席者包括,由於相關片段以會議枱水平拍攝且時有搖晃,逾半時間更只是拍攝天花板或枱底,懷疑當時或以偷拍方式紀錄與會者發言。而在影片播放時,被告欄內發出低聲的「嘩」聲。

控方在開案陳詞中,又指戴耀廷在《蘋果日報》及其facebook發表題為「真攬炒十步這是香港宿命」文章,以進一步實踐他的「抗爭大策略」,當中詳盡及有系統列出「攬炒」十步路線圖,並指「攬炒」是香港的宿命。【初選47人案報道結集】

16名不認罪需要應訊的被告,包括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劉偉聰、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李予信、余慧明及吳政亨。另外,岑敖暉、袁嘉蔚、吳敏兒、黃之鋒、馮達浚及朱凱廸則列席審訊。

記者在昨日聆訊結束後,即目擊有人旋即法院外開始排隊,至入夜後人數更增至數十人。而今早在法院外,再有逾百人排隊輪候旁聽,惟不少人都拒絕回應現場記者提問,甚至選擇轉身面向牆壁。而警方繼續高度戒備,派出近百警員在場駐守及巡邏。

戴耀廷列「攬炒」十步 預告最終西方國家實行制裁

今日審訊續由控方讀出開案陳詞,指戴耀廷為進一步實踐他的「抗爭大策略」,於2020年4月28日在《《蘋果日報》》及其facebook發表題為「真攪炒十步這是香港宿命」的文章,當中非常詳盡、有系統地列出「攬炒」十步的路線圖,指「攬炒」是香港的宿命,又列出「攬炒」十步:

第一步(2020年7至8月):
政府會大規模取消民主派參選人及現任立法會議員的參選資格(DQ),民主派「PlanB」參選人會替代被DQ的人參選。

第二步(2020年9月):
由於DQ、中聯辦及港澳辦的干預,會激發更多香港人支投票予民主派陣營,配合策略投票,可令民主派在立法會取得35或以上的議席。

第三步(2020年10月):
行政長官及律政司會展開司法程序,取消當選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資格,惟有關過程需時,民主派仍可暫時繼續掌控議會。

第四步(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
民主派在議會否決所有政府遞交的申請,讓政府只能維持一般運作。

第五步(2021年5月):
民主派在議會不予區別地否決政府的財政預算案,引致行政長官解散立法會,以臨時撥款方式維持政府運作。

第六步(2021年10月):
立法會重選,部份「PlanB」參選人可能亦會被DQ,因此民主派會派出「PlanC」參選,仍可以再次取得35或以上席位。

第七步(2021年11月):
民主派再次不予區別地否決政府的財政預算案,行政長官會因而須要辭職,並令政府停擺。

第八步(2021年12月):
人大常委會宣布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中央政府將在港實施國安法,解散立法會及成立臨時立法會,下任特首將由協商產生,亦會大規模拘捕及扣押民主派領袖。

第九步(2021年12月後):
香港社會街頭抗爭變得更加激烈,鎮壓也非當血腥,港人發動三罷,令香港社會陷入停頓。

第十步(2022年1月後):
西方國家對中共實行政治和經濟制裁。

控方沒交代片段拍攝者 被告欄內傳「嘩」聲

同月30日,區諾軒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他在《蘋果日報》的訪問,提及知悉市民視「35+」為取得更大話語權的手段,以實現「五大訴求」,或透過無區別否決《財政預算案》達至「攬炒」,向中央施壓。戴耀廷在同年5月5日在《蘋果日報》及其facebook發表「怯就輸成世!」一文,回應中聯辦同月2日的譴責,當中繼續宣揚「攬炒」及涉案的「謀劃」。開案陳詞指戴認為,如果中共嘗試強行全面接管香港、剝奪香港人的自由、自尊及自主,香港人會抱堅定信念,被逼踏上「攬炒」的道路;溫和守法的香港人會被逼步向公民抗命甚至勇武抗爭。

開案陳詞續指,戴耀廷同年5月8日在新界西選區第二次協調會議中表示,「超區」及新界西選區是最後未有協調機制的選區,又指除了「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協議應該還要包括否決《財政預算案》,及承諾在「初選」落敗後不報名參選換屆選舉。

陳詞又透露,當時會議的出席者,包括張可森、伍健偉、尹兆堅的代表、譚凱邦及王百羽,另還有其他一些人。庭上其後播放了3段片段,分別35秒、2分8秒及1分12秒,均是會議中坐戴耀廷斜對面的人在會議枱水平拍攝,影片時有搖晃,畫質亦較差,片段有逾半時間均是拍攝天花板或枱底,手法「疑似」為偷拍。而在影片播放時,被告欄內發出低聲的「嘩」聲。控方開案陳詞中,並沒有交代有關片段有誰人拍攝。

趙家賢準備採訪通知草稿 另參與修改新聞稿草稿

戴耀廷同年6月2日向其他組織者(包括區諾軒、趙家賢及鍾錦麟)傳閱一份新聞稿草稿,內容講述初選的目標和時間表。趙家賢承諾會對草稿作一些修改,然後再傳閱修訂版本的新聞稿,以徵詢進一步意見。翌日,被視為組織者的戴耀廷、區諾軒及趙家賢,決定在一星期後召開記者會,透過傳媒向公眾交代「謀劃」、「初選」時間及執行細節。

陳詞指,區諾軒在記者會前一日,提醒其他組織者(包括戴耀廷、趙家賢及鍾錦麟)向傳媒發出採訪通知,故趙家賢準備了採訪通知草稿,並傳閱徵詢各人意見。同日,戴耀廷亦向其他組織者傳閱5個地方選區、區議會(第二)及衛生服務界功能界別的共同綱領最終版本。

控方列舉初選記者會情況 重提眾籌安排及統籌細節

陳詞透露,在2020年6月9日當天,舉行名為「民主派35+公民投票及眾籌行動」的記者會,戴耀廷、區諾軒及趙家賢介紹自己為「初選」的協調者及組織者,而初選將在2020年7月11日至12日舉行,以協助決定誰代表民主派在正式選舉中競選,及確認頂替參選的「PlanB」人選。戴耀廷又在記者會中確認,自2020年1月開始已與向選區參選人召開超過10次會議;趙家賢亦確認參選人已有共識會按照「初選」結果決定參選與否。

戴耀廷在記者會上,又表明為免有文件證據留下,不想列出各「初選」參選人的承諾,並指香港民意研究所會為「初選」提供技術支援及委託民主動力負責統籌及舉行「初選」。區諾軒則強調他們不會舉辦任何「初選」選舉論壇,但歡迎任何機構舉辦。此外,戴耀廷及趙家賢計劃為「初選」眾籌,戴耀廷估計籌辦「初選」需約400百萬元,趙家賢則表示他們目標是籌得350萬元,又提醒他的支持者,每一筆捐款不要超過1000元,以符合「小額眾籌」類別,規避有關選舉條例。戴耀廷和區諾軒另呼籲「黃店」提供地方用作「初選」票站。

記者會同日,區諾軒在他的Facebook專頁發文,重複記者會提及的事;鍾錦麟則根據趙家賢的指示,在Facebook專頁發文,提出「初選」詳盡的路線圖及行動計劃、不同階段的目標及所需資源。其後的一星期,趙家賢將初選提名表格的草稿,傳送給其他組織者考慮;戴耀廷及區諾軒協助審閱有關表格及提供意見等。戴耀廷當時另稱,已經找到超過100個票站,並預料初選最終將會有200個票站。【初選47人案報道結集】

法院:高等法院(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
法官:國安法指定法官陳慶偉、李運騰、陳仲衡
控罪: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港區國安法》第22條)
被告: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劉偉聰、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李予信、余慧明、吳政亨
列席被告:岑敖暉、袁嘉蔚、吳敏兒、黃之鋒、馮達浚、朱凱廸

法律代表
控方: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及萬德豪
案件編號:HCCC69/2022

如欲接收每日報道整合,請在訊息欄內填寫電郵地址

訂閱及追蹤我們